网资酷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8|回复: 1

计算机网络-概述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3

帖子

6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6
发表于 2022-12-13 08:57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概览

计算机网络定义
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、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,通过这些硬件,可以传送不同类型的数据,并且可以支持广泛和日益增长的应用。
需要注意的点

  • 计算机网络不是软件概念,还包括硬件设备
  • 计算机网络不仅仅是信息通信,还可以支持广泛的应用
根据网络的作用范围,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(WAN)、城域网(MAN)、局域网(LAN)。如图:各个计算机网络的介绍


根据网络的使用者划分,分为公用网络、专用网络。
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

如图:互联网历史发展的阶段


第一阶段


第二阶段


第三阶段
ISP:网络服务提供商


如图: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


中国当前最大的共用计算机网络


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

计算机网络为什么使用层次结构的设计?
第一,需要保障数据通信顺畅;第二,能识别目的计算机;第三,通过计算机网络,计算机可以查询到目的计算机的状态;第四,计算机网络可以保障数据不会出错。因此,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设计,分层实现不同的功能。
如图: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的例子


计算机网络层次设计的基本原则

  • 各层是相互独立的
  • 每一层有足够的灵活性
  • 各层之间完全解耦:也就是说某一层变化,不影响其他层次的稳定
OSI七层模型


OSI制定标准时,想成为全球计算机都遵循的标准,但是困难重重,TCP/IP在全球成功地运行了。
为什么OSI没有成为全球计算机市场的标准呢?

  • OSI的专家缺乏实际经验
  • OSI的标准制定的周期过长,按照OSI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
  • OSI模型设计不合理,一些功能在多层中重复出现
如图:TCP/IP四层模型


如图:TCP/IP四层模型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


如图:TCP/IP四层模型各层的协议,中间窄、两端大的形状


如图:计算机A通过路由器传输到计算机B的例子


现代计算机的网络拓扑

网络拓扑分为边缘部分、核心部分。
如图:边缘部分-家庭


如图:边缘部分-企业


如图:网络核心部分结构


如图:现代互联网的网络拓扑树状图,也就是将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连接起来


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

网络速率指标单位是bps=bit/s,评测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两个指标:时延、往返时间RTT。
时延分为发送时延、传播时延、处理时延、排队时延。
发送时延
数据长度由用户决定,发送速率由计算机网卡决定


传播时延
传播速率受限于传输介质


排队时延
数据包在网络设备中等待被处理的时间。
处理时延
数据包到达设备或者机器被处理所花费的时间。
总时延
总时延=发送时延+排队时延+传播时延+处理时延
关于时间的另一个指标——往返时间RTT,评估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。RTT表示数据报文在端到端通信中的往返一次的时间。通常使用ping命令查看RTT。
物理层的概述

连接不同物理设备的介质

  • 双绞线:分为无屏蔽双绞线、有屏蔽双绞线
  • 同轴电缆
  • 光纤
  • 红外线
  • 无线信号
  • 激光
物理层作用

  • 连接不同的物理设备
  • 传输比特流
物理层特性

  • 机械特性
  • 电气特性
  • 功能特性
  • 过程特性
信道的定义
往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,一个通信电路往往包括一个接收信道和一个发送信道。
根据信道的不同,通信电路分为

  • 单工通信信道:只能一个方向通信,没有反方向反馈的信道。
  • 半双工通信信道:双方都可以发送以及接收信息,但是双方不同同时发送或者接受。
  • 全双工通信信道: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
分用-复用技术
作用
有很多计算机之间需要连接,很多时候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,这会导致信道的利用率不高,可以通过分用-复用技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。
如图:分用-复用技术原理


分用-复用技术用到了哪些技术

  • 频分复用
  • 时分复用
  • 波分复用
  • 码分复用
数据链路层

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功能:封装成帧、透明传输、差错检测。
帧:数据链路层中,数据的基本单位。
封装成帧的定义
发送端在网络层的一段数据前后添加特定标记,形成“帧”,接收端根据前后特定的标记,识别出“帧”。
封装成帧的过程
网络层把一些IP的数据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,数据链路层接收到数据之后,就会把它看成是“帧”的数据,然后会在数据帧的前后分别添加标记,从帧首部到帧尾部的长度就是数据帧的长度。帧的首部和尾部实际上是特定的控制字符(特定的比特流)。如图:封装成帧的过程


如果数据里面恰好有帧首部和帧尾部的比特流,怎么办?如图:


可以通过透明传输解决。
什么是透明?
控制字符在帧数据中,但是要当做不存在处理
透明传输的处理方法
在数据包里的控制字符前面加上转义字符。如图:ESC表示转义字符


差错检测
由于物理层只负责传输比特流,无法控制是否出错,数据链路层负责“差错检测”的工作
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

奇偶校验码
是一种简单的检测差错的方法,在比特流的尾部添加一位比特位来检测比特流。
过程
将比特流相加,如果得到奇数,就在比特流后面+1;如果得到偶数,就在比特流后面+0。通过奇偶校验码可以得到传输过程中比特流是否错误




奇偶校验码的局限性
如果比特流发生了两位的错误,将比特流相加,就会发现奇偶没变化,从而无法检测出比特流错误。
铺垫知识:模“2”除法
与算数除法类似,但是模“2”除法不借位,实际上是异或的操作。如图:异或运算,两个比特位不一样,结果为1,反之为0。


循环冗余校验码(CRC)
定义
根据传输或保存的数据而产生固定位数校验码的方法,检测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。
过程
生成的数字计算出来,并且附加到数据后面。
步骤

  • 选定一个用于校验的多项式G(x),并在数据尾部添加r个0
  • 将添加r个0的数据,使用模“2”除法,除以多项式的位串
  • 得到的余数填充到原数据r个0的位置,得到可验证的位串
例子:使用CRC计算101001的可校验位串,如图






小结

  • CRC的错误检测能力与位串的阶数r有关
  • 数据链路层只进行检测,不进行纠正
常用的CRC多项式


最大传输单元MTU

MTU的作用
数据链路层所传输的数据帧也不是无限大的,MTU用来描述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帧。如图:


数据帧过大或者过小,都会影响传输的效率,MTU受限于物理硬件的特性,以太网的MTU一般是1500字节。
路径MTU
如图:从计算机A传输到计算机B的MTU,整个路径的MTU是1492


以太网协议

MAC地址
也称之为物理地址、硬件地址,每一个设备都拥有唯一的MAC地址。MAC地址有48位,使用十六进制表示。
以太网地址
是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,应用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,使用以太网可以完成相邻设备的数据帧传输。如图:以太网数据的格式,单位都是字节


MAC地址表:记录MAC地址和相应的硬件接口的映射关系,MAC地址表会放到路由器上,如图:


如图:计算机A发送数据给计算机C的过程






如果路由器的MAC地址表不知道C的硬件接口,计算机怎么传输数据呢?




新的问题
如图:


通过MAC地址表(数据链路层),只能进行相邻物理节点的传输,如果想跨设备传输,比如从A传到B,或者从A传到C,应该怎么做呢?
通过网络层可以解决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3

主题

11

帖子

2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4
发表于 2025-6-6 19:40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报告!别开枪,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。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网资酷

GMT+8, 2025-7-8 01:43 , Processed in 0.097855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